关于中外合资医院组织架构的几点想法
作者: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3-03-26 22:06:22
项目开始初期,考虑到医院中外合资,针对高端人群以及营利性医院的特点,我司对新院组织架构,特别是行政科室,有一些初步的想法。这些想法主要是基于国内医院基本组织架构之上的额外考虑。
在院领导层面,建议设以下院长及副院长岗位:院长兼首席运营官(President & Chief Operating Officer),主管财务副院长(Chief Financial Officer),主管市场营销副院长(Chief Marketing and Sales Officer),主管IT及信息副院长(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主管医疗副院长(Chief Medical Officer),主管设备,设施,后勤副院长(Chief Facility Officer),主管人事副院长(Chief HR Officer)。
主管财务副院长应下设财会部 (记账),成本核算部,商业保险合同谈判部。后两部门协同与提供高端险种的保险公司达成协议,提供稳定盈利型病源。
主管IT及信息副院长应下设 硬件/软件服务部 (机房,临床/管理软件及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部。后者为医护人员,管理人员提供底层数据,汇总报告及分析结果。
主管市场营销副院长下设市场推广部,商业保险网络销售部。市场推广部通过各种媒介提高医院区域及国际知名度。后者通过纳入高端商业保险医疗网络,寻求个体及团体高端病源。
主管人事副院长重点管理医生,护理,管理人员招聘,培训,职业规划(职称,多点执业),职位描述,可考虑各设设分部门。
另外各临床科室除临床主任外,应考虑设一行政主任或行政经理。此职位侧重各临床科室的经营管理,整合财务及临床数据为院领导及科临床主任提供决策支持。
其他绝大部分行政科室可考虑参照国内一般医院组织架构,需各位进一步讨论研究。
国内综合性医院组织架构设置一般包括:
一、 党委科室:党委办公室、纪检监察处、人事处(档案室)、离休退休人员办公室(活动站)、工会(职代会、职工之家)、共青团、宣传处(影像室、网站、院报、健康教育)等;
二、 行政科室:院办公室(院务办公室、打字复印室、档案室、总值班室、接待室、各类会议室)、经济管理办公室、财务处(收费处、住院处、库房)、审计处、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感染管理科、计划生育办公室、医疗保险办公室、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接待室)、信息科(统计室、计算机房 )、医学科研处(中心实验室、资料室)、医学教育处(图书馆;学生宿舍、教室、示教与实验室、食堂,教研室、图书资料室)、总务处(房管科 )、基建处、保卫处(警务工作站、接待室)、服务公司等;
三、 临床科室:
1. 内科系列(心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肾内及透析、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肿瘤科、血液科、特需科、老年病科、干部科等);
2. 外科系列(普外科、骨科及运动医学、神经外科、心胸外科、血管外科、泌尿外科、整形及烧伤外科、肛肠外科等);
3. 妇产科(妇科、产科及计划生育等);
4. 儿科(儿内科、新生儿科、PICU、NICU等);
5. 中医科(针灸、推拿、按摩等);
6. 重症医学科
7. 各专科系列科室: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口腔科、理疗科、疼痛科、精神及心理科、体检科、职业病科等;
8. 急诊科:配置各专业;
9. 感染科以及肠道门诊、发热门诊、肝病门诊等。
四、 医技科室:手术室及麻醉科、放射及介入科、放疗科、核医学科、功能检查中心(B超、电生理、心电图、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肌电图、诱发电位、平板实验、倾斜实验等)、内镜检查中心、检验科、输血科、病理科、生殖医学科、高压氧科、康复医学科、中心消毒供应室、药剂科及静脉配液中心、营养部、病案科等。
国内综合性医院人员配置
《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建议综合医院病床与工作人员之比:300床位以下的按1∶1.30—1.40计算;300—500床位的按1∶1.40—1.50计算;500床位以上的按1∶1.60—1.70计算。
根据《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0年床均医院人员数量:全国为1.25人,北京市为1.81人。北京市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人床比例多在1.9以上,有的已经超过2.0。
人员配置的增加与医疗技术水平、教学、科研所承担的工作量息息相关,医疗水平越高,所需要的各专业配合支持越多,专业要求也越高。
人员的配置也与医院的管理模式相关,比如有的大学附属医院拥有几个院区,该院的放射科大多数医生集中在“总部”,在分院区仅安排设备操作的医生和技术人员,主要影像检查结果(DR、CT、MRI)通过网络传输到“总部”,由“总部”的医生对各分院区的影像检查作出诊断,再通过网络回传到各“分部”,报告给医生和患者。这样的医院采用大科制管理,同一科室在各个分院区均有设置,但科室行政主任只设一个,统一管理,医疗资源统一调配,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开展诊疗工作,人床配备比例降低到1.5。
国内民营医院组织架构设置
目前国内的民营医院广泛采用总经理负责经营、院长负责业务的双领导负责制。该体系起源于台湾以长庚医院为代表的医疗体系,其最大优点是让专人负责专事,董事会对总经理和院长分别下达运营和医疗目标,总经理和院长各负其责,由董事会下派董秘或执行董事并设立董事会办公室协调和督促工作。
1. 董事会主要功能是对医院进行宏观管理,不负责医院的具体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医院发展战略规划、决策财务收支预算、监督经营管理、医院高层干部的选聘、协助医院对外公关以及医院内部重大事件的决策等。
2. 总经理负责医院行政、人事、后勤、资产管理、采购、财务、市场拓展、客户服务等工作,对医院的经济指标负责,直接接受董事长领导,董事会各项经济指令由董事长代表董事会下达。
3. 院长对医院的医疗业务发展目标负责,全权负责医院的医疗、护理、体检、院感等日常业务管理。院长向董事会报告,董事长代表董事会下达对医院长期业务发展的要求。
设置医管部具体负责各临床科室的工作,主抓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工作。护理部负责病区、手术室及供应室管理,负责医院护理工作质量。医院行政、后勤及运营系统由总经理领导,负责医院的市场拓展、后勤保障和经营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