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扩建后预分析
该院拟迁建新院,中心手术部规模定为48间。结合公式二,手术间数N=48,手术平均时间T基本不随迁建变化维持原样,设立预麻间且预麻时间A应大于翻台间隔G的情况下,手术量O依据表格按科别床位同比例放大计算,计算负荷量L,得出
L=(O*T+O*A)/DN-A=6.8 小时/日
即届时将大大缓解现阶段的手术室的超负荷运转状况。
若仍不需设立预麻间,则
L=(O*T+O*G+O*A)/D*N-G-A=7.5 小时/日
也将能缓解现阶段手术间的超负荷状况。
3.结论
1.负荷量和负荷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心手术部的工作情况,负荷量可以反映中心手术部的平均日常规工作量,而负荷率可以反映工作安排密集度。
2.设立预麻间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间的负荷量。
3.该院现阶段的手术间负荷量高达11.6小时/日,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待扩建后,在预计手术量23000台/每年,48间手术间的情况下,负荷量将大大降低,若设立预麻间,将降至6.8小时/日,若不设立预麻间,将降至7.5小时/日。
4.问题与展望
1.由该院一所医院的数据推导负荷量负荷率的计算方法和相关阈值以及意义存在一定片面性,在数据量足够大和测算医院足够多的情况下,可以总结出更多负荷量和负荷率的相关意义和阈值定义
2.负荷量和负荷率的定义以及推导过程仍欠缺足够的理论依据,包括绝对负荷率的计算所需要的泛用标准并未有明确准则和相关规定,暂时只能是经验数据,缺乏说服力。
3.在能够得到足够多类型相关医院数据的情况下,可以总结测算负荷量和负荷率的更多阈值定义,从而形成测算系数,具有评估手术部工作情况的重要作用。